他是老红军出身,85年做了一件令全军敬佩的事,遗憾错过上将授
1985年的军委会议室里,钢笔掉在地上的声音格外清脆。
谢振华弯腰捡笔的时候,手有点抖。
他刚听清楚——昆明军区要撤销,几万号人的去留都压在他这个政委肩上。
杨尚昆拍拍他的肩膀:"老谢,军科院政委的位置给你留着,去不去?"这位老红军搓了搓手,笑得像个刚干完农活的老农:"首长,这活儿总得有人干呐!"
这个决定让谢振华错过了三年后的上将军衔。要知道,当年和他搭过班子的王诚汉去了军科院,1988年妥妥地戴上了三颗金星。有人替他惋惜,老爷子却摆摆手:"要啥自行车!咱得先把弟兄们安置好。"这话说得实在,就像他14岁参加红军时一样直来直去。那会儿招兵的看他个子小不想收,他急得直跺脚:"俺虽然矮,跑得可快哩!"
1934年,18岁的谢振华成了红军最年轻的团政委。战士们私下都管他叫"娃娃政委",直到一次战斗中团长负伤,这个"娃娃"带着全团杀出重围,大伙儿才心服口服。长征过草地时,他把最后一把炒面让给伤员,自己饿得啃皮带还跟人逗乐子:"俺们河南老话说'中',这点苦算啥?"这话把伤员都逗笑了,笑着笑着眼泪就下来了。
1955年授衔时,谢振华这个正儿八经的军长只评了个少将。有人替他抱不平,他倒想得开:"比起那些没等到今天的战友,咱知足吧!"其实他心里明镜似的——抗战时期他在后方搞政工,确实比不上一线拼杀的梁兴初那些人。再说了,他带的30军刚组建半年就撤编,战功簿上自然吃亏。
1985年裁军那会儿,谢振华是真犯难。前线还在打仗,突然说要撤销军区,搁谁都想不通。他想起猫耳洞里啃压缩饼干的小战士,想起烈士陵园里新垒的坟头,手里的茶杯攥得紧紧的。可最后他就说了四个字:"服从命令!"转身就扎进安置工作里,天天跟要转业的干部谈心,一口河南话说得掏心掏肺:"咱共产党人嘛,不能光想着戴大盖帽,得讲个中不中!"
有个转业干部闹情绪,说要去北京讨说法。谢振华拎着两瓶酒找上门,三杯下肚开始唠:"兄弟啊,当年俺们饿得吃皮带那会儿,想的就是打完仗回家种地。现在国家需要咱们腾位置,咱得给年轻人让路不是?"说得那个七尺汉子捂着脸直点头。
1988年授衔那天,谢振华在家带孙子玩。老伴看着电视里的上将们,忍不住念叨:"当初你要是......"老爷子哈哈大笑,把孙子举得老高:"看咱家这个小将军,比那些金星更金贵!"这话说得俏皮,可听的人心里发酸。后来有人问他后悔不,他指着胸前的红军纪念章:"有这个,够本了!"
这个老红军这辈子最得意的,不是18岁当团政委,不是带着部队打胜仗,而是裁军时没当"甩手掌柜"。用他的话说:"带兵的人,得对得起跟着你吃饭的弟兄。"这话朴实得像他最爱吃的河南烩面,看着简单,吃着暖心。
现在想想,当年那些觉得他傻的人可能不懂——在谢振华眼里,军装穿在身上是责任,不是用来换金星的。就像他珍藏的那颗长征时的纽扣,磨得发亮也舍不得扔。有些东西,比将星更闪亮。
本文就是想把社会正气给宣扬起来,压根没有要去侵犯版权或者肖像权的想法哈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,一起商量着来处理。
